如何让你的培训效果更持久?发表时间:2017-08-21 10:07 将培训融入日常工作 为了强化培训效果,企业导向标应把训中所学融入到日常工作中。他们首先要廓清企业所需的行为是什么,然后在全公司倡导、鼓励这些行为。随着时间推移,员工自然会有所改变。当高管以及部门主管把培训变成激励员工的手段、让学习像“瀑布”一样在企业里流淌时,即使上司不在旁边,员工也能做到严格的自我管理。 想要提升企业绩效,聚焦和重复很重要。与其让员工们练习培训课堂中成百上千的知识点,不如让他们用心磨练1~2个技巧,并尝试在各种情况下使用。这一点对于实现业务目标意义非凡,随着全体员工“小”行为的稳步改善,企业将循序渐进地获得成功。 上述内容指出了两条关键方法: 导向标要学会在整个公司(从管理层到车间)推动培训; 引导员工磨练1~2个技巧,能够驱动企业实现所需行为。 与员工进行有效的接触 在教练技术迅速变化以及商业需求与日俱增的情形下,管理者每天都应在公司里走动,时不时地进行一个3分钟的一对一谈话。 对话时,管理者可以问员工如下五个问题(问题可以根据需要适当调整): 1.近令你骄傲的成就是什么? 2.今天你学到了哪些新知识? 3.你在过去是怎样改进工作方法,让自己做得更好的? 4.你曾采取了哪些至今还很有效的行动? 5.你是怎样完成那件任务的?(当你看到某件令你欣赏的事情时,就可以这样提问。) 对于导向标而言,通过与员工进行有效的接触,不仅能有效提升员工的参与度,而且这比直接告诉他们怎么做更能提高工作效率。 召开互动会议的5个关键 召开团队会议同样能提高员工的工作热情,促进优先实践的分享。需要注意的是,几次简短的讨论比一次冗长的会议更有效,领导邀请员工说说自己擅长的事情并表现出兴趣,这比正式会议上的认可和奖励更能激励员工。 常规的团队会议较好简短一些,尽量将它们控制在20分钟以内。身为领导,可以通过提问来深入地探讨问题,增进团队成员间的互动。 遵循以下五点提示,能帮助管理者厘清会议要点、进行有效提问,终促成富有意义的谈话: 1.明确列出会议要点,并借助团队讨论得出成果。请牢牢记住实用主义哲学家约翰·杜威的这句名言:“当你把一个问题清晰描述出来时,它就已经解决了一半。”在讨论之前,可以引领员工就会议要点达成共识,这能增加解决它的机率。 2.提出问题,鼓励与会者发表见解。导向标在提出靠前个问题后,可连续进行一系列提问。在会议前应该提前准备一些问题,以便随时激发下属的灵感。 3.多提含有“what”“how”“why”的开放式问题,这能激发参会者相互讨论。也应该多提一些封闭式问题,以便大家可以用“yes”“no”或几个选项来回答,就讨论结果达成一致。 4.现场收集反馈结果,来衡量讨论结果的价值。例如,“你觉得这样做,能达到预期结果吗?” 5.可以这样来结束会议:“与会议开始时相比,我们为了提高团队一致性,做出了哪些努力?”提这个问题将能反映出会议的整体质量。 跟进员工的在岗实践 我曾为一家制造公司提供咨询,对这家企业而言,关键的是要对上至10位高管、下至1000多个员工进行全面的精益生产培训。多年来,该公司在精益生产培训上花了大量时间和金钱,但效果不尽如人意。尽管它遵守了培训要求,然而由于后续跟进不足,始终没有达到生产率、质量、成本、参与度等方面的目标。 为了缩小培训预期和现实之间的差距,我们必须保证一线员工每天都在使用新工具。 为此,我们采取了有效的跟进手段——3分钟的一对一谈话、20分钟日常团队会议,都被充分地利用于激励、案例共享等活动中。通过这些举措,即使监管人员不在,员工也能更好地管理自我,培训课程被切实地转化成了在岗实践。 在这家企业,员工需要学习并掌握1~2个工具,并将之反复应用于各种任务。我们认为,如果一个工具/技巧能一劳永逸地解决某个问题,员工就能将工作完成得更好。例如一位员工如果熟练掌握一台机器的操作技巧,就能保证这台机器的安全性、高质量,以及成本管控。 员工如何在“确认”和“取消”作业中达成较好的平衡?在一次团队会议中,一位有着20年经验的老前辈说,他每天都将精益理念应用于工作,因此能准确判断何时应开始或停止作业,他所操作的那台机器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。 他还说,之所以愿意分享自己的经历,是因为经理们愿意倾听。同样,如果你对待员工像对待所有可敬的、聪明的人,他们就会表现得更好,对自己的工作负责,并且为这份工作自豪。 通过对培训的持续跟进,这家公司的培训投资获得了较大化的回报,其业务目标也全部实现。在过去的五年里,该企业聚焦培训了员工的几项行为,使得全体员工的生产率、质量、成本结构、敬业度逐年提升,平均每年生产浪费率减少了约36%,劳动生产率则提高了约24%。 此外,正如促动技术已在组织内受到广泛运用,培训也应惠及全体员工。只有这样,每个员工才会乐于改变自我,为提升业绩和工作质量承担自己的责任。
文章分类:
热门文章
|